当前位置:资讯 > 企业人物 > [刘文君] 领跑水业的“孤独者”

[刘文君] 领跑水业的“孤独者”

2013-06-27 12:49 分类:企业人物 来源:给排水设备网


[刘文君] 领跑水业的“孤独者”
你可以选择喝什么样的牛奶,但你无法选择喝什么样的水
刘文君,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全国紫外线消毒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紫外线协会(IUVA)常务理事,2010年度国际紫外线协会最佳工程奖、2010年度第九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2008年度华夏奖、2008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2008年度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称号等国内外重要奖项的获得者。不久前刘文君获选担任国际紫外线协会亚洲和澳大利亚分部主任一职,为他个人和清华大学,乃至中国的饮用水安全研究领域和紫外线消毒技术赢得了世界美誉。

我国卫生部宣布从2012年7月1日起,《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将在全国强制实施,饮用水监测指标将从目前的35项提高到106项。新标准与现在实行的1985年版本相比,加强了对水质有机物、微生物和水质消毒等方面的要求,对于砷、铅、铬这些重金属类的指标限制规定到最低,基本实现了饮用水标准与国际接轨。随着标准实施日期的临近,媒体对“新国标”表现得十分关注。谈到这个,刘文君甚至认为“完全达到新标准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作为清华大学饮用水安全研究所学院党委副书记、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的他,一直研究的方向正是饮用水安全技术与理论,近年来又着力于紫外线消毒技术的研究,被称为“中国紫外线消毒技术之父”、紫外线水处理技术的中国拓荒者,缘何得出如此结论?

一直以来,我国实施的是1985年制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不少地区水源短缺,有的城市饮用水水源污染严重,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旧版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已不能满足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需要。为此,2006年底,卫生部会同国标委、原建设部、水利部、国土资源部、环保部完成了对1985年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修订工作,并正式颁布了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自2012年7月1日起全面实施。

清华大学饮用水安全研究所学院党委副书记、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文君甚至认为“完全达到新标准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刘文君介绍说,新国标与1985年版相比,有三个特点:一是加强了对水质有机物、微生物和水质消毒等方面的要求;二是统一了城镇和农村饮用水卫生标准;三是基本实现了饮用水标准与国际接轨。

新国标的一大进步是提出了生活用水应符合标准,以免危害人体健康,这是人们长期以来所严重忽略的。新国标首次明确提出生活饮用水的定义:供人日常生活的饮水和生活用水。生活用水(主要是洗澡,洗漱,洗涤等用水)通过呼吸和皮肤接触来影响人体健康,有资料表明,人体通过皮肤接触吸收的水中物质的含量占水中物质总含量的60%左右,而通过饮用吸收的量则占20%或30%左右,若长期接触不安全的水,对人体的健康是有一定影响的。

“新国标的制订不但考虑了人们长期饮用和生活使用可能对人体造成的影响,也考虑了由于水质对输配水管道的腐蚀而对人体带来影响的因素,“刘文君谈到,符合新国标的饮用水在饮用、通过呼吸和皮肤接触时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是安全的。总体目标是安全性要求,终生饮用不会对健康产生明显危害。

刘文君教授还谈到,很多人对优质饮用水的美好期望是打开水龙头,水就能直接喝。然而,我国管网普遍陈旧的现实却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这也是对水质的一大制约因素。提升水质不仅是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也需要国家加大在管网方面的投入。新国标的出台必将推动我国饮用水水质的提高,并进一步促进我国供水行业净水工艺的改进,但同时,它也对我们的管网系统和水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我国供水行业实施工艺改造,提高供水水质,保障居民饮水安全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用国际视野解决中国饮水问题

谈起饮用水安全研究工作,刘文君就无比自豪,他觉得自己所从事的是个很崇高的职业。因为饮用水安全与百姓日常生活休戚相关、密不可分,是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但也是极易被忽视的职业,因为它又那么为人所熟视无睹、司空见惯。

谈到多年来的教学科研生活和取得的成就,刘文君教授坦言国外留学的经历对他影响很大:“我在国外做过四年博士后研究,很巧合的是在三个不同国家的著名高校:新加坡、加拿大和美国,而且三位合作导师都是国际著名水处理专家,三个地方都很有特点,能够体会到东西方文化不同对教育结果的影响。刚去的时候给我的感触是理念上的巨大差异,他们的研究态度很端正,不急功近利、科学性很强,强调研究过程的严谨和对机理的认识,这对我影响很大。目前国内应该说科研条件与十年前有较大进步,国家对科研的重视和巨大投入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但因此在科研界也存在浮躁的问题,特别是研究过程和结论的科学性不够、严谨性不足的问题,所以我提出了十六个字的科研理念:国际视野,中国问题,科学方法,创新思维。”

刘文君教授科研理念中的“中国问题”是指技术研发的着眼点要针对我国发展的重大需求,而不是盲目效仿国外的研究课题。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大、环保欠账多,饮用水污染事件频发,饮用水安全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2012年全国将全面实行新的饮用水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水厂达标改造对适用技术有巨大的需求,因此研究人员需要对中国供水行业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提出自己的答案。饮用水安全的课题在研究所一代代清华学人的传承下,秉承清华的学术品格和科研追求,不负国家寄望与社会重托,延续学脉、兴盛学科。

刘文君的恩师王占生老师已年近八十,至今还活跃在其学术科研领域和应用发展前沿,为饮用水安全课题奋斗了整整一辈子。刘文君自嘲自己也为此奋斗了近半辈子。在此之前,还有很多清华老先生做出过不懈努力,比如环境学科的奠基人陶葆楷教授,已经九十五岁高龄的许保玖老先生等等。到刘文君这一代专注于饮用水安全课题的清华学人,所肩负的使命就是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来改善水质。

刘文君曾在2008年中国紫外线消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上说:中国很多技术都是跟在国外后面跑,去追赶人家,但紫外线研究可能是个例外。因为它是新兴技术,即使在国外也是刚刚发展起来,中国很有可能和国外齐头并进,甚至领先于国外。

领跑中国水业的“孤独者”

饮用水微生物安全性是与人民健康休戚相关的问题。如何有效杀灭细菌和病毒,同时又不产生有毒副产物一直是饮用水消毒的关键。紫外线灭菌安全有效,不产生副产物,不改变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符合饮用水消毒的各项要求,是一种高效、安全、环保的绿色消毒技术。21世纪以来紫外线水消毒技术在发达国家得到极大的发展,近几年在我国也发展很快,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紫外线消毒系统已超过500套,大型城市自来水厂紫外线消毒系统已有3套投入运行,在建和计划建设的大型城市自来水厂紫外线消毒工程也有几座,总处理能力达到每天上百万立方米。紫外线技术在中国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一个特殊人物的突出贡献,他就是被称为“中国紫外线消毒技术之父”、紫外线水处理技术的中国拓荒者、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文君。

2001年,刘文君的论文获评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他是这个专业第一个获此殊荣者,也是国内此领域的第一个研究者。由此,他开创了一门全新学科——饮用水生物稳定性,并获全国学术界和供水行业的广泛认可。时至今日,大部分自来水厂都高度重视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的控制。

中国的污水处理率向来较低,在2002年出台了新的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后,紫外线凭借简单安全、使用方便的优势从而在污水处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刘文君及其团队积极组织国内外学术会议,邀请国外专家进行学术报告,并于国际著名专业公司进行合作。因而,从2003年后紫外线技术在国内得到极大推动,应用紫外线处理技术的水厂在污水厂中所占份额逐年增大,现在已占到一半以上,同时也培育了福建新大陆、北京安丽斯、深圳海川等大批企业,并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今年7月1日国家将全面实施新的饮用水水质标准,全面升级的新国标将对供水水质和饮用水安全提出更高要求。新国标的制定和实施就有许多默默无闻清华人密切参与和积极推动。身兼多职的刘文君,深受服务社会的清华传统熏陶,在我国供水行业有重大需求时总能看到他的身影。刘文君说:服务社会是科研的重要归宿,又能在社会需求中找准科研点。

刘文君教授有一句话:“走在前面的人总是孤独的。”在任何一个领域的领跑者通常会比较孤独,从开始不被大家理解,到逐渐被大家认可,从原创性和领先性成果最初难以继续到得到更多支持,其中所面临的压力和困难也是常人难以想象,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相信在刘文君教授等这一批水业科研人的带领下,中国的水业未来必将无限美好。饮用水安全须引发重视

人们常说:你可以七天不吃饭,但不喝水三天就活不成,可见在喝不喝水的问题上你没的选。刘文君用最通俗的话讲起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你可以选择喝什么样的牛奶,但你无法选择喝什么样的水,可见在喝什么水的问题上你没的挑。”科技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你可以不用手机,不用电脑,但没人敢说可以不喝水,水是保障人类生存和维系人体健康的重要元素,也是任何发达的现代科技所终究无法取代的宝贵生存资源。

1993年美国Wisconsin州的密尔沃基(Milwaukee)市爆发由隐孢子虫引发的水传染病,共使40.3万人致病,4000余人住院,112人死亡。2000年加拿大的Walkerton小镇由于饮用水受污染同时消毒系统未起作用,而导致5300多人的小镇2300多人住院,7人死亡,引起发达国家一片惊骇。2009年中国的内蒙古赤峰因为自来水污染而导致4322人住院。见诸报端,屡见不鲜的饮水安全事件每每引起惊骇、撼人心魄,可见饮用水安全的确是直接关系人类生存和健康的重大问题。



刘文君教授为2011中国水工业风云志签名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世界超过12亿人缺少安全的饮用水,每年有数百万人死于饮用水安全问题而导致的公共卫生事件,而其中由致病微生物感染的案例就占到80%以上。通过以上案例和数据,饮用水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在2005年美国工程院评选的20世纪20个重大工程进展中,饮用水处理技术名列第四,其中还包括航天航空、原子能、计算机、汽车等。20世纪作为人类科学技术进步最快的一百年,饮用水处理技术的应用无疑极大地改善了人体健康,使全世界的饮水安全得到了极大保护,而在此之前,人类常常由于饮水而感染流行疾病甚至导致大面积死亡。故而,较之其他影响人类发展需求的发明而言,饮用水处理技术作为影响人类生存需要的发明,榜上有名更加当之无愧。

然而,看似清澈纯净的水为什么必须经过杀菌消毒才能饮用呢?原因就在于暗藏其中的、能诱发疾病的各种微生物,也就是水中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它们种类繁多,包括:细菌类(含痢疾杆菌、霍乱弧菌、伤寒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结核杆菌等)、病毒类(含肝炎病毒、胃肠炎病毒、骨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等)、原虫和蠕虫类(含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血吸虫、绦虫等)。小病菌却有大隐患,由水中致病微生物感染所导致的病症主要有:腹泻、呕吐、发热等,严重的可致肾衰竭和死亡。

那么,饮用水到底要经过如何处理才能安全使用?水的常规处理过程就是“老三样”即混凝、沉淀、过滤,然后再加氯消毒。通俗的讲,就是将水中的各种杂质通过加化学药剂变成大颗粒、沉淀而最终过滤出去,再加入氯进行杀菌消毒。由于水中微量有机物对人体的健康影响复杂而且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而致病微生物导致的流行病爆发则会立刻见效的,所以微生物安全性成为自来水处理的头号目标。故而,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的饮用水标准中第一项就是对微生物的控制要求即消毒指标,而且如果消毒不能达标,会很快导致大面积流行病的爆发,前面案例均是证明。

上一篇:简述离子交换纯水处理设备的原理

下一篇:年内武汉将新建100公里污水收集管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