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行业论文 >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需要路线图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需要路线图

2014-01-09 09:28 分类:行业论文 来源:中国环境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列出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基本目录。作为一项重要决策,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既由问题倒逼而来,更是中央的战略选择。
●有一个原则,无论何时都要把握: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一员,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不是孤立的,必须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过程。
●有一个现实,无论何时都要正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对既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制度进行必要的完善与修正,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其他四个建设体制机制的转变。
●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说,应该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将现有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职能相统一,而不是根据现有的、分散的环境管理体制,来保护生态系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列出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基本目录。
作为一项重要决策,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既由问题倒逼而来,更是中央的战略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只有、必须、加快,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决心。
生态文明建设,归根结底要靠制度
从理论层面看,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全面、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提供支撑。
从现实层面看,一些地方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遇到的困惑,大都源于制度不健全,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突破口和长远大计。
制度是纲,纲举目张。有了制度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就能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推进。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也是一项改革。改革必然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
我们必须用改革的思路、办法和勇气,统筹兼顾,大胆创新,积极推进。
有人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形容成矩阵,可以看出其复杂性:
横向看,从国土开发,到资源利用,再到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涉及多个领域。
纵向看,从源头严防,到过程监管,再到后果严惩,生态文明制度涉及多个层次。
生态文明制度,孰轻孰重?孰先孰后?
这些问题回答得好,制度建设就能顺利完成。这些问题回答不好,制度建设就可能陷入困境。
一言以蔽之,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需要路线图。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路线图如何制定?
对于这一问题,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一个原则,无论何时都要把握: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一员,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不是孤立的,必须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过程。
有一个现实,无论何时都要正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对既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制度进行必要的完善与修正,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其他四个建设体制机制的转变。
应根据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来安排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体制顺,则制度灵。体制不顺,制度难行。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路线图的制定,难点不在技术层面,而在体制层面。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取得成功,生态系统保护要见到实效,就要改革现有的生态环境管理体制。
根据生态学理论,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生态系统强调人与自然、生物与非生物统一共存,强调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是时间与空间的统一结果,强调生态系统管理主体的统一协作。
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说,应该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将现有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职能相统一,而不是根据现有的分散的环境管理体制来保护生态系统。
横向看,生态系统是复杂的,人与自然、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只有将生态系统进行统一管理,才能用系统的、辩证的眼光看问题,生态系统保护才不会顾此失彼。
纵向看,生态系统是动态的,任何一个生态学系统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们对生态系统处于不断的认识、再认识之中。只有将生态系统进行统一管理,才能实现资源和知识共享,提高管理效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由一个部门负责领土范围内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
发达国家对生态系统的管理,也经历了从分散到统一的过程。
1970年,美国总统把分散于农业部,健康、教育与福利部等部门的环境保护职能集中在一个部门统一行使。
1994年,韩国在机构改革中,将建设部给水和废水处理局、健康和社会事务部饮用水管理处和水质监督部门划归到一个部门。
日本公害防治总部改成环境省后,增加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并与其他一些省共同管理某些领域的事务,包括二氧化碳排放规定、防止海洋污染、森林和绿地保护等。
一子落则满盘活。
随着管理职能的统一,生态保护的力量得以集中,发达国家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成为发达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从这些例子中,不难发现这样一个道理:从自然规律出发、从大局出发,生态环境保护才能见到实效。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须以大局为重,拒绝利益博弈
体制之变,非一日之功。
深水区、攻坚期,是高层领导常常提到的词汇。
李克强总理一针见血地指出,触及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
但是,在自然规律面前,在生态文明建设大业面前,再深的水也要趟,再难的关也得闯。
这是因为,再不改革就晚了。
有这样一份报告,要求我们警醒:十多家环保组织完成《中国江河的“最后”报告》,提出中国河流的生态系统已经受到严重破坏,水坝建设改变了河流天然的流水生境,直接导致了珍稀鱼类的减少和灭绝。
有这样一组数据,值得我们深思: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全国中重度污染耕地在5000万亩左右,还有一定数量的耕地因开矿塌陷造成地表土层破坏、因地下水超采,已影响正常耕种。
生态系统已经不堪重负,生态环境保护刻不容缓。如果不能进行改革,生态系统可能遭受更大的破坏,生态文明建设就无从谈起。
这还因为,新一届党中央一次次传递着生态保护的决心。
这样的声音铿锵有力: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
这样的表述振奋人心: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在严峻的现实面前,我们不得不改革。在党中央的指引之下,我们有信心改革。
我们从来不缺乏改革的勇气。
30多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在抢抓发展的战略机遇中登险峰、涉深水、开坦途,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发展历程。
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同样要依靠这样的政治勇气。
我们要直面改革的阵痛。
天下没有无阵痛的改革。任何层面的体制改革,都将导致利益的再分配。
回避改革的阵痛,推迟改革的步伐,就会使问题加剧。直面改革的阵痛,加快改革的步伐,就会柳暗花明。
我们必须有大局意识。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谁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谁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功者。谁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谁就是历史的罪人。
如果说,以前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现在,我们必须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

上一篇:济南引黄供水再次刷新构成比

下一篇:环保部与亚洲开发银行签署谅解备忘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