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行业论文 > 全球水危机的战略思考 应建设世界水谷

全球水危机的战略思考 应建设世界水谷

2011-10-11 09:19 分类:行业论文 来源:南京日报

              在当今时代,水问题层出不穷,水危机前所未有,已成为全球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重点。2011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为我国解决自身水问题奠定了强有力的政策基础,也为世界解决层出不穷的水问题和水危机提供了范例。中央的重大决定,不仅为治水人指明了前进方向,同时也激起了治水人的深度思考。我们在学习和思考后认为,面对日趋复杂多变的水问题,需要从战略的高度、历史的长度和社会的关注度加以考量;研究水科学、解决水难题、应对水危机需要战略创新、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为此,我们建议:举力建设《世界水谷暨国际生态水利科教城》(称世界水谷),集聚全球顶级水科教单位、水研发机构和治水英才,共同研究水问题和有效开发利用水资源,已成为国际水事发展的需要,全球治水仁人的期盼,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

一、世界水谷的建设缘由

首先,从水的战略性地位看:水,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生命元素,是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战略性资源,是古今中外历代治国领袖高度关注的重要内容。随着时空变迁、气候变化,水问题变得越加复杂多变,尤其是水资源紧缺、水灾害频发、水污染严重、水环境恶化以及天旱和瀑雨等问题给人类生存与发展带来极大威胁,再加之全球人口持续增长,淡水资源不断减少,水资源浪费严重等形成的水危机令世人担忧。有资料显示:我国被列为世界贫水国之一。更有人说,水将成为21世纪战争导火索,总之,为加大水科学的研究效度和增强应对水危机的能力,实现战略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构建国家级世界性开放式的顶级产学研一体化的水科学研发平台,集聚全球顶级治水大师和高端研发机构,共同研究水科学解决水问题已成为时代强音。

其次,从国家战略发展方向看:《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强调,要把发展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下决心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瓶颈问题。胡锦涛指出,要“站到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选择对国家长远发展具有带动作用的先导性战略高技术领域进行部署”,“要加快构建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支持从事基础研究、前沿高技术研究、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的科研机构,集中力量形成若干优势学科领域、研究基地、创新团队”。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它“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建设世界水谷,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和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要求。

再次,从现代大学的功能定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看:现代大学的基本功能之一是为社会服务,助推城市(镇)或区域经济的发展。现代城市(镇)或区域经济的发展赿来赿需要高水平大学的教育、科技和文化的引擎。尤其是在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体制下,如何把大学发展和水科学研究与城市(镇)化建设或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大学独特的文化优势、学科优势、人才优势、智力优势,并通过高新技术创新、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孵化等来带动城市(镇)化或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值得人们思考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美国硅谷”、“中国光谷”为我们加快城市(镇)化建设进程,推动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样板。 
             二、世界水谷的概念解读

1、“水谷”词源的考据。“水谷”一词最早见于“凌山阬不待钩梯,历水谷不须舟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将士们行军时跨越山林沟壑不要钩索和扶梯助力,经过山间河溪无需舟船竹排助行。其中“水谷”即“狭长的山间河水溪流”,更为深刻和重要的是,“水谷”蕴含着“事物向某一地带汇聚、集聚”的意思。另外,秦代有一座城名,称为“谷城”,故址在今山东省平阴县西南,属春秋齐地,位于齐国西境,是当时的交通兵塞要地,也是当时相邻各国经常汇聚激战交锋之地。这也说明“谷”字不仅含有事物“汇聚、集聚”的意蕴,更有“要害、关键”之意,而使得众人皆欲取之或关注之。

2、世界水谷的内涵简析。所谓世界水谷,就是以“水”为核心元素,通过研发集聚、教育集聚、资本集聚、创业集聚、产业集聚以及社会服务保障体系的构建,汇聚世界知名的水利教育单位、顶级水科研机构、全球高端治水英才、高端水产业集群和金融实体进入,形成国家级世界性开放式的教育、人才、研发为一体的高端水事活动中心与水产业谷地。即融教育、科研创新、技术开发、产业、国际合作、公众教育和居住为一体的现代生态水利科教城。据查,讫今为止,以“水”为主题的国家级世界性的水科学研究基地尚未问世,故提出“世界水谷”之概念。

3、世界水谷的战略定位。世界水谷的定位是:建成中国第一、国际顶尖、全球知名的水科学研究和水事活动交流中心。最终成为集水科教、水产业、水生态、水文化于一体颇具特色且错位发展的城市(镇)综合体,城市发展的经济新增长极,国际现代水文化胜地。

4、世界水谷的建设目标。世界水谷的建设目标是:建成国家级世界性水科学“产学研金”一体化高端研发基地。即发挥水学科优势,建成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发挥水科技优势,建成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发挥水人才优势,建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发挥水综合优势,建成产学研支撑与服务基地;发挥水文化优势,建成水特色鲜明的生态示范城市。支撑建设目标的基础有:世界顶级水利大学,高端水科学研发机构和著名水科学研究教育大师,以及水科学国家实验室,水科技园区,若干国家重点实验室、若干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若干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若干中外合作研发中心等等。

三、世界水谷的建设愿景

世界水谷作为一个独立概念,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丰富的内涵。但核心理念是围绕“水”字做文章,让水的本质特征在世界水谷中得到充分体现,让水科技与水教育在山和水的自然风景中得到充分彰显,最终形成水科教含量浓烈,水环境优美别致,水人才高度集聚,水特色鲜明无比的生态环保型、资源节约型城市(镇)综合体。

1、以“水”为单元,形成“三水”交相辉映

世界水谷作为水内涵极其丰富的城市(镇)综合体,从表现形式上是由“水谷、水城、水都”相融而成。也就是说,为充分彰显水的本质特征,需要把世界水谷与某一地域的城市(镇)化建设和依山伴水的自然风景结合起来,再通过水科技、水教育、水产业、水文化的注入与人工打造,使“水谷”成为世界顶级涉水教育、研发、创业、资本和产业的集聚之地;使“水城”成为国际知名、水特色鲜明、生态宜居著名的世界水文化名城。使“水都”成为水业高端商务集聚地,全球水事活动的风向标,老子水文化学院总部。最终形成“水谷、水城、水都”三水相互融合、相得益彰、交相辉映。

            2、以“水”为核心,着重形成五大集聚

①研发集聚,即引导国内涉水大学的科研机构,国内外涉水科学的研究院所以及国家级和省部级的研发基地,跨国涉水公司研发中心,国家大型水利、水电、水运等大集团、大公司等高端水利企业实体集聚;②教育集聚,即引导世界知名的水利教育机构,国内外顶级的涉水教育单位、涉水知名大学以及涉水的基础学科的研究机构、治水大师等进入,形成水利教育综合规模化、合作协同化集聚;③资本集聚,即引导水权交易所、水产业发展、水风险投资、水创业资本及政府水利引导基金等金融机构集聚;④创业集聚,即以全球高端水利创新创业集聚为平台,以沿江、沿海开发,大江大河、流域区域治理,水工程、水生态、水物联网、水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技术、产品及其商业化为抓手,培育若干特色水产业集群,推动水事企业在海内外上市,形成若干家涉水上市公司;⑤产业集聚,即引导水利、水电、水务、水港、水运、水感、水旅游、水物联网等产业公司及关联企业,通过研发成果的转化、升级、换代等,形成若干个特大型高端水产业集群,实现若干亿(GDP)产业规模。

3、以“水”为特色,重点打造四大区域

①产业研发区:该区是以水为主题形成的国家级世界性水科学研发及产业转化基地,是支撑世界水谷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区。如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涉水跨国产业研发机构,水利科技研发及产业化特区,中外涉水科学研究院所与资本机构和实体产业一体化的功能区等。

②水业发展区:该区是以水问题、水利科技、水利产业、水利创业等未来发展为指向形成的潜力发展区,是增强世界水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功能区。如中国水物联网产业总部,中国水权交易所,中国水技术交易所,中国水感基地,国家水数据库,中国水文化研究中心,水科学与水工程研发中心,水创业投资基金以及海水淡化研究中心,生命水研究中心,生态水研究中心,太空水研究中心等。

③教育科研区:该区是以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基础科学研究为主体形成的基础智力资源开发区,是引领世界水谷建设和未来发展的核心要素及中坚力量。如世界顶级涉水大学、国际一流水科学研究院所,中国特大型水利实验区、水科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训基地、水利人才培养教育博览馆,中国大江大河物理模型实验展示区、世界典型水利水电工程模型展示区、中国古代精典水利工程模型展示区等。

④水文化博览区:该区是面向国际国内开展水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平台,是全球治水名人、学者、专家和国际商务人士汇聚、交流、活动的重要区域,如联合国、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中的涉水事务秘书处,水伙伴网络全球总部、世界水博览会、世界水论坛等国际性组织和分支机构,水文化世界之窗,中国地方特色水景观展示区,国家水博物馆,国家水科技馆,古今中外治水名人腊像馆,以及水上运动项目和水上娱乐活动等,均可在此落户发展、竞领风骚。

四、世界水谷的建设主体

建设世界水谷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建设好世界水谷需要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及其相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其中,明确建设的主体至关重要。我们认为,建设世界水谷的主体是“政产学研金”,即政府主导、产学研结合、金融推动。在金融推动方面可通过融资方式分三个阶段向前推进: 

      第一阶段以间接融资方式推进,即由政府和产业资本进入市场,建立政府引导基金、水产业发展基金、水风险投资基金、水创业基金,发行水利债券、水利信托等,引导水交易市场的运行。

第二阶段以直接融资方式推进,即通过股票融资、债券融资等直接融资方式,吸引各种股权资本大量进入市场,替代政府和产业资本成为主要投资渠道。

第三阶段以对接国际国内资本市场推进,即实现世界水谷内若干家企业在国际国内证券市场上市,在国内主板市场形成水业版块。同时,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积极推进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创建中国水交易所(水权、水排污权、水技术等),探索水金融衍生工具和产品创新;开设水银行,优化水资源的时空配置;逐步构建水金融区。

五、世界水谷的谷址选择

选择好世界水谷的谷址,对建设好国家级的水科学研究基地和国际性的水事活动交流中心至关重要。鉴于世界水谷的本质特性,其谷址的选择应与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深厚的历史文化环境、优厚的科技政策环境和厚重扎实的水科教研发基础结合起来,综合考虑才能产生独特的效果。通过多次实地察看和比较,我们认为,江苏的南京市与安徽的马鞍山市接壤地段,是建设世界水谷最理想的谷址选择地。

1、南京自然生态环境优美

南京作为江苏的省会城市,东连长江三角洲,西靠皖南丘陵,南接太湖水网,北接江淮平原,总面积6598平方公里;秦淮河、长江穿城而过。尤其是南京江宁甘泉湖、陆郎镇、谷里水库一带,位于南京市西南部与安徽马鞍山市交界处,地理位置独特,北有鸡笼山,南有云台山,东邻禄口新城,西与滨江开发区的长江接壤,该地域山丘交错、水系较多,环境宁静、风景丽人,农田稀少、居民不多,尚未开发、便于规划、利于发展,是建设世界水谷最为理想之地。

2、南京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南京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公元3世纪以来,先后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以及南唐、明朝等在此建都,有“六朝古都”之称。南京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山水雄奇、生态秀美。南京的绿化覆盖率一直处于全国领先位置,“地绿”、“水清”、“天蓝”、“城净”是南京的一张鲜亮名片。近年来,南京市在“水环境治理”和“工业污染治理”方面成效斐然,特别是外秦淮河流域综合整治工程被联合国人居环境署授予“最佳人居环境特别奖”,成为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目前,南京正在把自已打造成“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人有水则灵,山有水则秀,城有水则美。如果世界水谷在此落户,现代水文化必然会渗透到南京的历史文化之中,这不仅是对南京历史名城发展的创新,也更加彰显出南京城市的鲜明特色和国际影响力。

3、南京科技创新政策优厚

南京市是“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是“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区)”。 

             为了支持南京建设“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江苏省政府围绕科技体制机制在股权分红激励、成果转让所得奖励、金融改革等多个方面支持试点,在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设立科技金融机构、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鼓励科技创新人才“双向流动”、科技创新资源整合与鼓励共享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目前,南京正在以“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中国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并以突破性举措和超常规力度,制定支持科技创新创业区和科技园区发展的特殊政策,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促进科技、教育、人才资源优势向科技创新创业优势转化,推动南京市新一轮科学发展。这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大举措,无疑为世界水谷的建设以及全球顶级水科教研发机构和高端治水英才的集聚,创造了优赿的政策环境。

4、南京水利科教基础厚实

南京是全国高端水科学研究机构和教育单位比较集中的城市。在这个城市里,有我国近代最早成立的水利学校和水利研究机构;有全国最大的湖泊研究单位;有全国乃至全球最大规模的水利大学、最强势的水利学科以及国家和省、部级重点试验室。如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前身中央水工试验所),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水利部南京水文自动化研究所,中国大坝安全与管理研究所,水利部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所,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研究中心,江苏省科学水利研究所,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河海大学(前身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等众多的水科学研究机构和教育单位。这些研究机构和教育单位,在长期的水科学研究和办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集聚了一大批治水英才,尤其在水科学、水教育、水技术、水产业、水文化等方面不仅基础厚重扎实,而且后发优势强劲。这为搭建国家级世界性开放式的水科学研究基地和交流平台,发挥建设世界水谷的核心引擎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结语

水是人类的朋友,也是人类的天敌。研究水问题是一个久经不衰的永恒课题。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步伐,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建设一个国家级世界性开放式的水科学研究基地,聚集全球涉水研发机构、教育单位、治水精英共同研究水科学、解决水难题、应对水危机不仅非常必要,而且极其可行。从国家的经济环境看,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建设突飞猛进,国家的发展日新月异,国家的经济实力不断攀升,国家的经济政策投入多元,国家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建设世界水谷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从现实的社会效应看,建设世界水谷,是对国家资本市场的有益开拓,是对公众事业的有效投入,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卓越贡献。然而,资本市场的开拓需要环境,公众事业的投入需要政策。我们坚信,只要中央和地方政府能够创造一个资本市场开拓的优越环境和提供一个公众事业投入的优惠政策,建设世界水谷的资本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入,顶级教育科研院所、高端治水精英大师和原创性产业研发机构等就会源源不断地集聚,涉水产业的开发和涉水制造业的兴起就会源源不断地汇入,世界水谷的建设就能够健康有序、高效有为、活力无限、财富无穷地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可持续地发展,研究解决我国乃至全球的水问题和应对水危机也就有了根本的可靠保证。

上一篇:中国城市排涝盲区:排水技术落后30年

下一篇:北京居民水源地装预警系统防止污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