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国内资讯 > 五年投入近四亿元建设饮用水工程 让全县人民喝上放心水

五年投入近四亿元建设饮用水工程 让全县人民喝上放心水

2011-12-26 09:58 分类:国内资讯 来源:今日玉环

         到本月底,沙门镇双斗村的供水旧管网改造工程将全面完工。届时,全村786户、2300多村民将喝上纯净、卫生的放心水。

  “我们村的自来水管是上世纪90年代铺的,管径小质量也差,高的地方放不到水,低的地方放出的是黄水,而且管道老化漏损严重。现在改造后,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双斗村党支部书记吴昌顺说道。

  作为农村改水工程的延伸项目,我县今年启动了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双斗成了率先受益村之一。

  5年前,县十三届党代会第一次会议提出:完成境外引水工程,推进农村改水工作,通过努力,让全县人民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5年来,我县累计投入近4亿元,建工程、铺管网、改旧网,努力解决全县人民的安全饮水问题。

  今天,一张沉甸甸的成绩单展现在我们眼前:全县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全县饮水安全村和人口达到303个村40.8万人,占全县总村(社区)数的100%和总人口数的99%以上,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供水。

  开源护源

  解决水资源先天不足

  我县地处海岛,属资源性缺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420立方米,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20%,老百姓祖祖辈辈靠天吃水。每到干旱季节,缺水就成为我县头等重要的民生难题。

  开源护源,解决我县水资源先天不足的短腿,成了政府首当其冲的民生工程。其中,向黄岩长潭水库引水,是我县解决近中期吃水难题的根本之举。

  作为台州市二期供水工程的子工程,2006年4月19日,玉环境外引水工程正式开工,总投资2.63亿元。经过两年多艰辛建设,2008年11月底,境外引水工程管线全面贯通,比计划工期提前半年。

  2009年元旦,境外引水工程实现通水。此后,每天6万吨汩汩清水,奔流42公里,横跨玉环温岭两县市的6个乡镇,源源不断地流进千家万户。至今,榴岛民众已畅饮了2000多万吨长潭水。

  除了外引,我县积极内挖潜力,深入推进水库加固扩容工程。

  2006年以来,我县累计投入2100多万元,先后对龙溪、芳杜、玉潭、石门坎等9座水库山塘进行加固和清淤,全县新增蓄水量近100万立方米。

  在此基础上,我县全力做好“护源”文章。全县所有的饮用水水库库区均列为水源一级保护区,划定保护范围。同时,加大水库污染源的治理力度,相继投入1000多万元,在里墩、芳杜等水库库区建成污水处理设施。2008年,我县又在芳杜水库启动了水源安全保障试点工程建设,实行水环境综合整治。  

  农村改水

  让人人都喝上放心水

  据统计,至2005年,我县尚有50%的村未通自来水,涉及人口19.1万。因大量的农村群众与外来人员直接饮用受到污染的地表水,当年全县肠道传染病高发达250例。

  为改变现状,我县决定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并连续3年将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

  5年间,坎门、楚门、清港3座水厂扩建增容,使县自来水公司的日制水能力从7万吨提高到10.7万吨。

  在此基础上,我县因地制宜,以块状、片状、点状等供水方式全力推进农村供水管网建设。

  块状供水,就是自来水管网延伸供水。5年来,新铺设的136公里供水主干管、500多公里村内配水支管,遍布9个陆上乡镇(街道),将全县平原区内的所有村都纳入了县自来水公司供水网,实现城乡供水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

  在供水管网无法延伸到的山区、海岛及边远村庄,则建设小型水厂、村级水厂进行片状、点状供水。于是,海山、鸡山、栈台等3座小型小厂先后落成,20座村级独立式水厂也被建成,偏远群众喝上了放心水;8座高位提水泵站建成,玉城、坎门、大麦屿4万多高位群众的吃水难题迎刃而解。

  数字的背后,是一幕幕欢欣鼓舞的场面。

  2009年9月,一条1800多米的引水管道横贯乐清湾海底,将自来水送上了海山乡最后一个未通水的茅坦岛,岛上600余名群众家家通上自来水。70多岁的余金梅老人用力拧开水龙头,水花喷溅而出。“我们祖祖辈辈挑水、储水,为了水吃了多少苦。现在终于吃上了自来水,真是好福气啊!”

  2010年1月21日,长达17公里的坎门高位管线全部连通完毕。这天起,县消防官兵结束了长达58年给坎门高位群众送水的神圣使命;这天起,五花八门的储水用具被搁置起来。家住坎门西头顶的居民李爱琴,20多年如一日凌晨3时早起到3公里以外的水井排队挑水,这年春节,她终于舒舒坦坦地睡了个安稳觉。

  “哗……哧……”2010年12月30日上午9时,家住黄门村的刘建叶用力拧开家里水龙头时,冷不防,清澈而冰冷的自来水喷泄而出,溅得她一头一脸的湿。她却不急着去擦,而是激动地跑到门口,大声地喊起来:“通自来水了,大家快回家接水啊!”当月,全县最后一个未通自来水的村——黄门村实现通水。

  延伸提升

  将饮水安全进行到底

  在沙门双斗村,总投资80万元的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旧管网改造已接近尾声。新铺就的3万多米长供水管道,就像一张网延伸到双斗村的每个角落,为家家户户送去清甜的自来水。

  和双斗一样,沙门大沙湾村、日岙村,清港塘头村等10个村,今年也启动了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

  “这是我们农村改水结束后,在全县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的基础上,再对一些口径小、老化、漏损的管网进行进一步改造,打通供水‘中梗阻’,使农村饮水条件得到改善。”县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高全煜说道。

  事实上,改造旧管网、改善饮水条件的提升工作,早已悄然进行。

  2010年,在实现了全县95%人口喝上安全自来水的“十一五”规划目标后,我县就已把目光投向了旧网改造。期间,对已通水的49个村彻底改造旧管网,从根本上消除了“黄水”现象。

  更令人欣喜的是,从今年起,县财政将每年拨出700万元管网改造专项经费,来推动“提升”工程的开展。

  当然,“提升”工程并不只是改造旧管网,它的重要使命就是农村饮水工程的建后管理,以保障农村饮水长期安全。

  “县政府专门出台了《玉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县财政每年安排8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农村水厂管理工作,让农村供水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高全煜说。

  高全煜是我县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最佳见证人。在我县实施农村改水5年计划时,身为县改水办副主任的他,足迹几乎遍布了全县的每个村居;如今,接掌“提升”工程,他又肩负起农村饮水安全长效管理的重任。

上一篇:中国饮用水因工业污染呈整体恶化趋势

下一篇:沙坪坝:11个污水处理厂 每天处理污水10万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