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国内资讯 > 3.28亿立方米长江水支援山东抗旱

3.28亿立方米长江水支援山东抗旱

2015-05-08 11:20 分类:国内资讯 来源:网易新闻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已三个年头,在这三年时间里,我省实现了长江水、淮河水、黄河水和当地水等水源的联合调度,全长1191公里的“T”字型调水大动脉和现代水网大骨架也已初具规模。可以说,南水北调工程有效缓解了我省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水资源保障。

由于缺少有效降水,我省今年旱情较重,为缓解工业、农业和生态用水紧张局面,全省现已启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成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调水,每天约有750万立方米长江水进入南四湖。据介绍,此次调水将持续至汛期开始前,计划调入3.28亿立方米长江水,主要用于沿线济南、淄博、烟台、青岛等地区的用水。

2亿余立方米长江水入鲁沿线生态环境大幅改善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于2013年底正式通水,首个调水年度三次通水运行共计125天,累计调入东平湖水量约2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在全省水资源优化调度和防汛抗旱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去年7月,作为全国重要蔬菜生产基地的潍坊市发生严重干旱,南水北调双王城水库应急增援抗旱调水1600万立方米,及时挽救了弥河两岸大片濒临绝产的秋季作物,缓解了蔬菜大棚区的农田灌溉困难。

由于南水北调山东段工程借用京杭运河河道,所以在调水的过程中,我省还着力解决水质问题,并推动了沿线水生态环境的改善,现在沿线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按照国家确定的评价指标,山东输水干线测点基本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对水质要求比较严格的小银鱼、鳜鱼、毛刀鱼、麻坡鱼等鱼类在南四湖重现,极大地改善了工程沿线的生活、生产、生态环境。

东线工程建成以来调水量最大一天调水量相当于6个大明湖

由于旱情较重,全省各大水库蓄水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部分地区农田灌溉困难,为此,我省已启动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水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调水。南水北调山东干线公司调度运营部副主任张林介绍:“现在每天大约有750万立方米长江水从江苏调入山东境内,韩庄运河段工程、还有南四湖到东平湖段工程,以及胶东干线和鲁北干线工程目前已经全线投入运行。”记者了解到,长江水进入山东的第一站是台儿庄泵站,每秒钟有90立方米的长江水从这里进入山东境内,一天的调水量就相当于6个大明湖。这次调水将主要用于沿线枣庄、济宁、济南、淄博、烟台、青岛和德州等市地区的用水,还将首次实现向胶东片区的烟台和青岛供水,调水水量、时长、用户分布和输水线路长度都远远超过之前任何一次调水运行,工作难度和复杂程度也前所未有。

长江水自枣庄进入山东,在补充南四湖、东平湖的水量后,从东平湖分成两路,一路向北,穿黄河入德州大屯水库,并为向河北、天津应急供水创造条件;一路向东,通过济南、潍坊,到达胶东地区。目前,长江水已到了位于济南东北部的东湖水库。南水北调山东干线公司备调中心主任陆经纬告诉记者:“因为山东水库和湖泊的蓄水较少,这次调水能够满足一部分沿途和河流的生态用水,还有一部分将用于沿线的航运用水。”

出台首部地方性法规为长江水“保驾护航”

山东境内南水北调干线工程充分利用了现有河道和湖泊输水,这些河道和湖泊具有防洪、除涝、灌溉、航运、养殖、旅游等综合功能,南水北调工程建成通水后,这些河道、湖泊客观上增加了新的输水功能,由于要满足输水功能对水质的要求,对工程调度、运行、监督、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南水北调工程既包括干线工程,又包括配套工程,南水北调不单是一项工程的管理,而是一项十分复杂系统工程的运筹,运行管理中涉及水资源调配、水源地保护、水质保障、水量调度、交叉工程管理、用水政策管理、工程保护等一系列事项。为加强南水北调山东段工程管理,我省已正式出台了全国地方省份第一部关于南水北调工作的地方性法规《山东省南水北调条例》。

《条例》共8章58条,紧紧围绕南水北调工作主线,注重顶层设计,强化政府责任主体,明确相关部门、管理机构和运行单位职责,规定了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确立了水量调度工作和水费缴纳原则,规范了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地下水压采管理要求,明确了水污染防治与水质保护的工作责任,彰显了这部地方性法规的权威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对于加强南水北调管理,推进山东现代水网体系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供水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上一篇:凝聚中国社会的“生态共识”

下一篇:5亿元专项防治重点流域水污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