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企业专栏 > 为广告而广告的招行短信

为广告而广告的招行短信

2010-02-25 08:56 分类:企业专栏 来源: FT中文网 

如果说“每天都收到垃圾短信”,你一定见怪不怪。但如果说“收到最多的垃圾短信来自 招商银行(行情 股吧)”。你会不会奇怪?
  
  先概括下垃圾短信的三个特征:第一,不请自来。第二,大面积发送,对接收对象没有细分。第三,对接收者没有价值。按照这几条,本人收到的垃圾短信最多就是来自招商银行。比如最近印象深刻的几条:由朗朗父亲讲座的一个什么培训会,圣诞去香港血拼的旅游团,以及在广州的一个折扣店信息(本人长住北京,不在广州)。全部都是广告,而且是跟招商自身业务无关的广告。跟其它垃圾短信唯一不同的是:来自招行的号码,并且短信里清楚说明了出自招行。
  
  为什么招商银行会成为领先的垃圾短信发行商?因为它拥有“合法通路权”。
  
  在手机上安装一个屏蔽垃圾短信的软件,一旦有新陌生号码发来垃圾短信,就把这个号码加入屏蔽,以后就收不到了。假如垃圾流氓还要给你发,只能换一个新号码,成本也上去了。但我不能把招商银行的包含有“95555”这几个神圣数字的号码也屏蔽掉。作为本人信用卡和借记卡的发行方,招商银行会用这个号码给我发来比如消费确认短信,这是我需要的,这就是我信任的告诉它手机号码的原因。
  
  招行在提供其合理的受用户信任的业务的同时,捆绑了来自折扣店、旅行社等等第三方的额外广告,从用户身上榨取一份额外的注意力和附加值。而在用户眼里,就变成了骚扰。这是不合理的,并且是削弱信任关系的。但关键是,用户还只能“豁达”面对骚扰。招行的骚扰覆盖面也非常之大,除了中移动,估计没有第二家商业机构合法的掌握这么多的有效手机号。
  
  不过最担心的并不是招行给我塞垃圾短信,赚点没啥技术含量的广告中介费。招行目前发垃圾短信的方式让我善意的猜测:起码它还没有恶劣到直接把我的手机号码卖给广告商,让他们直接来骚扰我,而不用“弄脏自己的手”。我担心的是,假如像我这样的抱怨的人多了,招行会不会就真这么干。一方面,保全了自己的“95555”号码的纯洁性,一方面,也继续赚点广告中介费。
  
  按照法律讲,招行不能这么干,这叫出售用户个人隐私。但听了太多了某些机构员工窃取用户资料对外出售的传言,心里难免发毛。招行的数据库安全和其使用的方式方法,是个大问题。
  
  更需要担心的是,招行不仅掌握我的手机号码,还掌握了我的工资、支出等财务信息,甚至比我的父母更了解我的生活状况。它知道的包括:我拿多少工资!为谁工作!每月会消费多少!每周末在北京哪个餐厅用餐,并且消费了多少!甚至于用餐的具体时间和地点,是川菜馆子还是粤菜馆子(对账单上的餐厅名字就可以告诉它一切)!
  
  如果它能利用我的手机号码发点小广告,它就有倾向去利用我的财务信息做更多的事情。我想这种事情大概正在发生。现代人都养宠物,因为宠物绝对忠诚,因为现代人在人与人和人与机构之间越来越缺乏信任。我对招行这个金子招牌的信任开始动摇,也对那些在零下8度仍在室外遛狗的叔叔阿姨生出更多的理解。
  
  怎么办呢?
  
  真心期望:招行合法合理合情的从它对我的了解中获取到利益,以免更恶劣的事情发生。不想懒人造反,就别让他们挨饿。接下来就是本人一直呼吁的,让招行用Information Technology武装自己,踏实赚大钱。
  
  垃圾短信的定义是:第一,不请自来。第二,不加分辨的大面积群发。第三,对接收者没有价值。这第一点上,很难做文章。广告一般都是不请自来,少有人会去买一本只有广告的杂志。第二和第三点倒可以尝试:如何让接收者觉得这个短信广告有价值?如何把一个特定的短信广告发给那些有此需求的对应人群?
  
  广告的有效性在于广告和用户的需求之间是否匹配。如果在Google上搜索“电脑”,那Google自然会让你看到Dell的广告。对于想买电脑的你来说,一个Dell的广告即便不请自来,也有价值。精准匹配成就了Google。谁对你的需求和个性越了解,谁就能为你提供更合适的广告。
  
  招行的优势在于,它真的非常了解它的用户,它掌握了最全的关于个人财务和生活的信息。但招行的劣势在于,它不知道如何规模化的运营这些数据,把冷冰冰的数据跟广告之间建立关联。
  
  这需要数据挖掘以及智能匹配的技术,涉及到的分析参数应该至少包括:地点,时间,收入的量级,消费的场所和属性的类别,消费的量级。总之,这不是招行一家金融机构能做的,而必须假手于Google、甲骨文、IBM、Sybase这些懂数据的InformationTechnology公司。这样的数据挖掘和匹配与Google们过去擅长的搜索技术要更上一层,因为涉及到不同类别的、结构化的数据挖掘。
  
  
  假如招行所掌握的数据都经过良好的数据挖掘,它匹配给我的广告短信就不该被贴上“流氓”标签。如果它顾虑到我的所有消费都发生在北京,那就不会推荐广州的折扣店,而是一个在我对账单地址附近的小馆子。如果它顾虑到我的工资每月只有几千块,日常消费都在沃尔玛中关村店,就不会推来香港圣诞购物团这样的奢侈广告,而是家乐福中关村店的打折券。
  
  如此一来,招行一定能赚更多的广告费。因为我喜欢这样的广告,转化率高了,广告主自然欢喜。
  
  如果招行能做到这一点,那接下来两件事就可能发生。第一,广告成为银行的一个主要收入来源。第二,银行更多的个人业务会免费或者更大幅度的倒贴,以此吸引用户,而后通过推送广告盈利。这也就是互联网上成熟的免费模式走向传统商业的例子。
  
  (本文来源:FT中文网 作者:程苓峰)
    

上一篇:春晚《捐助》挨批 广告植入何去何从

下一篇:重赏之下无勇夫:绩效考核两大陷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