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国内资讯 > 奢侈型水消费加剧水资源危机 北京需严管人工造雪

奢侈型水消费加剧水资源危机 北京需严管人工造雪

2011-07-13 09:18 分类:国内资讯 来源:中国网

           今年初,中国公布了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这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第一个关于部署水利全面工作的中央文件。

  水利工作会议7月8日至9日在京召开,主要党和国家领导人悉数出席,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中共中央名义召开的水利工作会议。这个有史以来最高规格的治水会议阐述了新形势下水利的重要地位,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水利问题进行了全面部署。

  目前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而水资源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水安全状况日趋严峻。中国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3,近2/3城市不同程度存在缺水,地下水超采区面积达19万平方公里,还有近2亿中国人饮用水不安全,北方部分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超过100%。

  北京官方公布的数字表明,在进入新世纪以后的十来年里,北京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下降了一半,北京缺水形势异常严峻。

  《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1)》撰稿人胡勘平表示,将北京形容为一个干渴的都市并不夸张。国际公认的人均缺水警戒线是1000立方米。北京以2005年人口为基数,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48立方米,仅相当于全国水平的不到八分之一和全球水平的约三十分之一。换一个形象的说法,假如全球人均有一暖瓶水,中国人均则只有一杯水,而北京,人均只有一口水。

  自1999年起,北京就进入明显的降水不足时期,水资源危机呈加剧之势。2010年,北京遇到了历史上罕见的降水偏少现象。连年干旱加剧了北京的水资源匮乏。2011北京市创下近六十年最晚的初雪纪录 。北京气象台专家对媒体解释,北京未出现有效降雪的原因是,这个冬天北京市空气相对湿度非常低,异常干燥,也没有水汽条件形成降雪。

  据今年4月发布的《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1)》调查显示,2010年北京奢侈性水消费高潮再起,众多人工造雪游乐项目异常火爆,造成严重的水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加剧了北京水资源危机。

  北京有多少滑雪场,一直是众说不一。北京市体育局为2010-2011年冬季滑雪运动举行新闻发布会时发布的消息称,“北京市17家滑雪场所以崭新的面貌投入运营”。但很多业内人士对“17家”这个数字并不认同。一个没有争议的事实是,位于各郊区县的成规模的滑雪场所,都在这个没有雪的冬天里照常营业;而位于各城区的一些休闲旅游景点被“打造”成了市民参与冬季冰雪活动的嬉雪乐园。各滑雪场所生意火爆,游客人数也创下新的记录。

  胡勘平说,目前被普遍忽视的事实是,郊区滑雪场造雪用水,多是以就近取地下水为主。“有关部门”对北京那些大大小小的、城区和郊区的、对外营业和“内部使用”的滑雪场究竟每年实际消耗了多少水,也很难掌握最准确的数字。

  多家媒体根据《北京市滑雪场用水管理要求》规定的用水标准(滑雪场滑雪道年用新水量每平方米不得大于0.48立方米;滑雪场绿地每年每平方米用水量为0.3立方米)和北京滑雪场雪道面积做出的估算,披露了这样一组数字:北京市每年人工造雪的用水量至少100万吨,每年所消耗的水量相当于北京市8300个家庭一年的用水量总和。

  一些业内人士介绍,通常1吨水可以造两立方米的雪。人工造雪后,绝大多数会通过空气蒸发或渗透地下,这部分水无法回收再利用,造成了浪费。而滑雪行业管理部门的官员则声称, 滑雪场用于人工造雪的用水过程只是简单的物理过程,不但没有造成资源浪费, 还对周边小环境的改善起到了促进作用。

  胡勘平建议,将制定滑雪产业指导规划和退出机制。明确滑雪产业的准入条件和政府各部门的监管责任,对用水超标、虚报瞒报实际用水情况和造成严重生态破坏的滑雪经营企业坚决取缔,追究责任。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1月17日,北京市提交市人大审查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北京将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严格的产业节水准入制度,淘汰高耗水产业。

上一篇:水资源专项执法启动

下一篇:最严水资源管理制度年内公布:实施用水定额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