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行业论文 > 膜技术能否引导水处理行业黄金十年?

膜技术能否引导水处理行业黄金十年?

2011-05-06 08:50 分类:行业论文 来源:慧聪水工业网

中国水资源日益稀缺,工业化却仍在高速推进,如何缓解资源与发展这对矛盾已成我国“十二五”期间面对的一大难题。作为解决路径之一,在水处理、氯碱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的膜法将扮演一个关键角色。资料显示,我国“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废水治理投入将分别达1.05万亿元和1.39万亿元。在上述政策背景下,有人认为,“膜”或将引导水处理行业的黄金十年。也有人认为,虽然膜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但与国际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仍面临着生产现代化、产业化较低,原料不规范,品种少等一系列问题,此外受市场机制政策影响,膜技术推广也存在不小难题。因此,在短期内,很难引导行业走向黄金十年。那么,膜技术能否引导水处理行业黄金十年?

按照即将强制实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饮用水指标由原标准的35项增至106项,并对原标准35项指标中的8项进行了修订。按照这个标准,用膜法对饮用水深度处理是必经之路。其次,国家未来可能对一些新上大型项目不配给用水指标,而要求企业必须使用市政废水,这就需要通过膜法处理将废水变成可利用的再生水。更为重要的是,膜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工艺水、生产、海水淡化等领域,且占据了重要地位。膜应用是以后水处理的发展趋势,现如今大型工厂用水配额有限,势必要求再生水的大量使用,膜的应用将必不可少。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工艺条件的成熟,处理费用也会相应的降低。


目前我国北方水资源匮乏,自来水的费用的日益提高,这种情况也将促使再生水利用,加快膜产业的发展步伐。中国膜工业协会秘书长刘宪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说到:“饮用水指标106项标准的执行起来还是需要一段过程的。因为我国目前的现状是多数的自来水厂没有检测仪器和手段。那么该如何判断水质的好坏呢?在这种状态下,国家则需要更大的改革和动作。而当自来厂的生产能力和处理工艺要得到提高,水质要得到深度处理,就会用到膜法等手段,政策下来就要落实,自来水厂的检测监督能力必须要跟上去。在这方面,水质检测设备也面临着巨大商机。”

但是,客观事实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正视。膜技术虽然以其特有的优势在水处理行业有很大的优势,但水处理特别是给水处理是关系到居民饮水安全的大事,因此,每一项技术的推广和使用都需要慎重。另外,对于待处理水水质上的差异,膜技术是否有全面、系统的应对方案和措施;膜技术应用可能带来的技术和经济上的问题也应做更全面和深入的分析。

虽然膜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但与国际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如生产现代化、产业化较低,原料不规范,工艺参数未严格控制,产品质量不稳定,品种少等。其次,进口膜材料的高价性、处理水种类的多样性、仪器设备操作的复杂性等也是我国面临的难题。第三,我国在膜技术的具体实战经验相对较少,此外受市场机制、污水处理费和水资源收费政策影响,膜技术推广也存在不小难题。因此,在短期内,很难引导行业走向黄金十年。有不少商家坦言:“作为以膜技术为主要手段生产环保设备的厂家。我们非常迫切的希望国内的制膜技术能够赶上发达国家并且超过发达国家的技术。降低生产环保设备成本,这样才能在国内更好的推广和利用膜技术。”

中国的膜技术从六十年代起步研究,且长期徘徊于实验室中。从“七五”计划开始,国家科委将膜技术列为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加以支持,膜技术取得较大进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进行的国际交流,膜技术在国民生产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所占的产值也逐年加强。尤其近十年来,我国的膜技术水平获得了更大进展,且广泛应用于水处理中。前景虽好,但重在把握。“膜”固然是重要的,有价值的,但如何用好它,如何让它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和光芒,就值得我们深深思考。

上一篇:福清数百户居民家中自来水飘“臭味”

下一篇:缓解水资源短缺 中国膜产业大有作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