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国内资讯 > 再也不让破坏行为越“雷池”一步

再也不让破坏行为越“雷池”一步

2018-09-05 09:57 分类:国内资讯 来源:中国环境报

湖北省龙感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治理初显成效

  龙感湖曾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雷池,让人想起“不越雷池一步”这句俗语。

  如今,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龙感湖是中央环保督察的重点督办点。“绿盾 2018”专项行动巡查组近日对龙感湖自然保护区整改和治理工作进行巡查。

  记者了解到,龙感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生态环境部下发的第一次(2013~2015年)、第二次(2015~2016年)人类活动遥感监测点位合计418个点位,已纳入“绿盾2017”专项行动进行整改,基本完成全部整改,但实现生态深度修复仍需时日。“绿盾2018”专项行动巡查点位也已经实现或正在进行规范管理。

  违规企业拆除复绿、围网拆除完成

  曾经屹立着24台风机的缓冲区,现在已经看不到那些巨型建筑。机身高120米、叶片长58米,这样的庞然大物,从立项整改开始就牵动着所有人的心。今年4月,24台风机及配套设施的拆除顺利完成。记者在风电物资存储仓库看到,一个个巨型机身和叶片全部摆放整齐,风机立桩点围网并复绿。

  风机拆除只是一个开始。保护区内的畜禽养殖在为村民带来收益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较大破坏。

  “我们的猪销往香港和澳门,品质很高。”春港办事处养殖小区负责人告诉记者:“养殖小区在湿地保护区内,粪便、尿液处理排放不达标,破坏湿地生态,我们必须关停。”

  从调查摸底到实施拆除,面积12.56万平方米的猪舍建筑现已被黄灿灿的波斯菊“侵占”了地界。

  保护区的岸上治理与水域治理齐头并进。在龙感湖,“靠水吃水”的龙感湖渔民以养鱼、捕鱼为生,但不规范的养殖和捕捞活动,严重影响了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平衡。

  保护区负责人和巡查组一行查看堆积成山的围网。保护区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下大力气做渔民思想工作,探讨补偿方案。去年共计拆除围网12075亩,截至今年7月共拆除大网拼2346担、小网拼1970担、地笼5.6万条。”

  围网围栏养殖问题提前完成整改,不仅拆除湖区围网围栏,还与渔民签订生态养殖承诺书。“不在湖区养鱼,我们更要传达整体生态观,禁投肥料,以防污染水体。”当地水产局负责人说。引导生态养殖不仅能有效改善水域生态,还有望解决百姓生计难题。

  “绿盾”行动促进认识和能力提升

  治理有成效,最直观的感受是违规企业被取缔拆除,土地复绿,而更本质的改变是“绿盾”行动提升了地方党委政府的思想认识高度和能力建设水平。

  当地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说:“省市县领导亲自抓,成立专门工作小组,我们打心底里高度重视环保工作。”

  他谈起这几年的生态环保工作感受:“大家思想境界提高了,对于环保工作化被动为主动,舍得投入,在财力上不惜一切代价。”严格督办,强化责任,已然成为共识。“我们搞排位督办,形成压力和互相监督的氛围。”

  不仅管理者的环境意识提高了,老百姓也逐渐认识到保护生态的重要性。据介绍,每年候鸟来龙感湖,都在农民的地里寻吃食,好多农民会抱怨谷子被吃了,以前他们放鞭炮驱赶,现在都遵照保护条例,不驱赶、不捕杀。

  环境意识提高了,工作能力也要跟上。龙感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原有巡护制度基础上,于2016年建立以3个下属管理站为主体的日常巡护制度。今年为了巩固中央环保督察及“绿盾”行动整改成果,又建立起了重点问题专项巡护制度和应急制度。

  监测站负责人说:“我们的监测办公室就是天眼,保护区内有任何异动,立刻就会有巡护人员到位查看。”

  据了解,保护区管理局与武汉大学合作,开展黄梅秤锤树科研工作,目前已扦插和繁育了黄梅秤锤树种苗5000棵,建立植物园,有效保护这一濒危物种。

  生态治理需持之以恒

  巡查组成员告诉记者:“虽然现在取得了成效,但龙感湖自然保护区生态治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持之以恒。”

  对于保护区而言,复绿式生态修复不是终点,需要进一步加强科学系统的深度修复。龙感湖地区如何摒弃传统的工业模式,探索走上绿色发展之路,考验着管理者和社会公众的智慧,也迫切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

  湖泊型湿地保护区通过“渔民上岸”的生计让位换来湖泊之美,这些区域和渔民更应该优先纳入到相关部委联合开展的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或者作为生态补偿的重点区域,不能让绿水青山保护者“吃亏”。

2018年09月05日     作者:肖琪

上一篇:山东电子清查实现数据线上采集审核报送

下一篇:有了金刚钻 做好“修复”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