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政策法规 > 山东水利改革试点建设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山东水利改革试点建设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2011-09-07 09:14 分类:政策法规 来源:大众日报

               “一瓶水”的十倍效应

  如果把全球水资源量比喻成一缸水的话,全国是一桶水,那么山东就只是一瓶水。山东省多年来以占全国1%的水资源,灌溉了全国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8%的粮食,养育了全国7%的人口,支撑了全国10%的经济总量。这背后,水利事业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有力地支撑和保障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数字显示,我省已建成各类水资源调配工程123万处,年总供水能力达到280亿立方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超过9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已达到0.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0个百分点。

  以水库、河道、蓄滞洪区为框架的全省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建成,在全国率先完成了规划内158座大中型和3882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骨干河道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重点区域防洪能力达到50年一遇。

  全省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5万平方公里,建成120多处河道公园、亲水乐园和106处国家、省级水利风景区,浅层地下水漏斗区面积减少53.6%,地表水水质基本恢复到1985年的水平,59条重点河流全部恢复鱼类生长,水生态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倒逼机制严守“三条红线”

  水资源严重匮乏且时空分布不均是我省基本水情,为应对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加剧的形势,我省水利改革发展从顶层设计上找到了突破口。

  水利部去年将我省确定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先行先试省份以来,省政府就颁布实施《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明确提出区域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指标“三条红线”:“十二五”期间,全省年用水总量控制在292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取水量下降到65立方米以下,主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60%以上,基本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

  为守住“三条红线”,我省对突破“红线”的暂停审批取水许可,去年依法严厉查处了1500多件违规审批、非法取用水案件;去年以来相继颁布了9个重点工业行业的产品用水定额、主要农作物灌溉用水定额、饮用水企业产水率标准等地方标准,严格按照定额对各类取用水户实行用水计划管理。“三条红线”由此真正成为“硬约束”,并初步形成了“以供定需”、“一控双促”(控用水总量,促用水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倒逼机制。

  水利投入稳步增长

  今年以来,我省统一认识,迅速行动,紧密结合山东实际,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我省水利改革发展。

  省水利厅厅长杜昌文认为,对中央一号文件和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不光要明确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目标、任务、规划和落实的资金确保工程建设的完成,而且还要构建起与现代水利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框架。

  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后,我省率先制定出台了实施意见,细化为65项具体任务,逐一落实了18个省直牵头部门的具体责任,着手起草了26项配套文件。17市及38个县(市、区)也结合当地实际相继出台具体实施意见。

  已出台实施的《山东省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按照“今后十年全社会水利年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的要求和相关政策规定,加快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明确了五个筹集资金的主要渠道,特别是要求各市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足额提取10%-20%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纳入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管理等政策,含金量大。城乡水务管理一体化、水价改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水政执法机制、水利科技创新机制等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也纷纷提上日程。

  为加快建立相应保障机制,我省强化督查考核,加大对各级各有关部门推动水利改革发展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对执行政策不到位、“红线”控制不严格、防汛抗旱及生态保护发生重大问题、完不成水利改革发展目标任务的严格进行问责。

上一篇:兰州拟调整生活饮用水水源地范围

下一篇:2015年 西安所有重点镇均建污水处理厂

分享到